現場直擊!一場玉米四大融合現場會,指向攻克最后一公里的100米!
河南漯河舞陽縣蓮花鎮
9個籽粒機收代表性品種成熟待收
11輛聯合收獲機整齊排列在田間
景象壯觀
轟鳴聲響
機器駛過
完整的玉米籽粒傾倒出來
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燦燦
這一幕發生在由農業農村部三大司指導的活動現場
“機收品種+高效栽培+農機收獲+籽粒烘干”四大融合
傳遞出——
玉米籽粒機收勢在必行
品種更新換代時機已到
10月8日,2019年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暨籽粒低破碎機收技術現場活動在河南省漯河市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國家玉米良種攻關專家委員會、國家玉米產業體系,相關省(市)種子和農機主管部門,玉米種子企業、農機企業、合作社及種子經銷商與種植戶代表等200多人參加會議。
本次活動是對近年來黃淮海大區玉米良種攻關和籽粒低破碎機收技術成果的全面檢閱,現場觀摩“機收品種+高效栽培+農機收獲+籽粒烘干”四結合的玉米高效生產樣板,解決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里之100米”的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
“玉米良種聯合攻關要發揮科研單位基礎性公益性研發優勢,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快構建高質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說。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
“本次活動代表性強、權威性強、創新性強。”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表示,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工作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工作主線,繼續聚焦機收籽粒攻關目標,加快培育推廣綠色生態、優質安全、多抗廣適、高產高效的玉米新品種,實現良種良法良機融合發展。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劉天金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2018年玉米種植面積達6.3億畝,總產量2.57億噸。玉米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相關產業發展中地位重要。“籽粒機收是玉米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最后一關,對降成本、提品質、增強我國玉米產業競爭力、實現玉米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劉天金說。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將“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收技術”列為全國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
漯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呂娜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張曄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
本次活動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下,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漯河市人民政府承辦。
現場:“良種+良技+良機+烘干”四結合
“你看,這個玉米籽粒收獲后多干凈,破碎率低,好品種好機器……”在漯河市舞陽縣蓮花鎮現場觀摩活動上,不少參會人員看到玉米籽粒機收后說。
推進玉米籽粒機收,核心在于培育一批適宜各生態區籽粒機收的品種,關鍵在于研發一批適宜不同地形和籽粒收獲的機器,重點在于集成一批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融合、烘干能力匹配的玉米籽粒機收技術體系和生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良種+良技+良機+烘干”四結合。
黃淮海是我國夏玉米生產的主要區域,占我國玉米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黃淮海地區玉米仍以人工或機械收穗為主,快速推進“良種+良技+良機+烘干”的結合與推廣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宇介紹現場展示情況
觀摩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
本次活動展示面積130畝,展示了“京農科728”“豫單9953”“新單58”“國禾918”“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SK567”“鄭單326”“德單180”等9個籽粒機收品種和“先玉335”和“鄭單958”兩個對照品種。這些籽粒機收品種是國內50多家優勢育種單位歷經5年規模化選育品種的代表,代表了國內機收籽粒玉米最高育種水平。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的“京農科728”吸引了參會人員的目光,機械化收割后的籽粒干凈、破碎率低,參會人員捧起玉米籽粒仔細察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介紹,該品種機收時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耐密植。
“新單58”表現亮眼。該品種由河南省玉米育種首席專家張學舜育成。2018年,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鴻翔種業有限公司馮彥輝看中了“新單58”抗病抗倒、抗高溫、株矮、早熟、耐密植、高穩產、利機收的特點,以480萬元買斷“新單58”和“新單61”生產權和經營權。
“適合機收的玉米品種有三個要求,即抗倒伏能力強、產量較高、脫水要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劉京寶說,“此外,我們還增加了一個育種方向,即株型育種,葉片減少2片左右。”
雷沃谷神4YL-5M自走式聯合收獲機
本次活動展示的雷沃谷神4YL-5M自走式聯合收獲機等多個品牌玉米機收裝備,所有機型作業損失率、籽粒破碎率、雜質率等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河南豪豐4YZL-5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在眾多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中,河南豪豐4YZL-5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以其嬌小的“身材”和高質量收獲“德單180”籽粒引起了眾多參會人員的圍觀。該公司負責人王永杰介紹,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的核心點在脫粒和篩選兩個環節,該機器操作靈活,一小時可作業8~10畝,目前仍在實驗階段,明年將推向市場。
“籽粒烘干好處很多,直接能解決晾曬問題,玉米如果晾曬不及時容易產生對人畜都不好的黃曲霉素。”河南省舞陽縣閆灣村東紅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閆躍東舉例說,2017年玉米收獲期下了將近一個月的雨,烘干幫助挽回了30多萬元的直接損失。該合作社社員共有3200多畝地,合作社可以為社員提供機播、機收、烘干一條龍服務。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指導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從2008年開始組織開展玉米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探索形成不同區域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自2010年起,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勵并支持具有脫粒功能的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并建設了一批實用的籽粒烘干設施。
玉米良種攻關給力
培育31個適宜籽粒機收的國審新品種
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玉米籽粒機收品種和配套農機上還較薄弱。籽粒機收,品種先行。2014年12月農業農村部啟動了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工作(下稱玉米良種聯合攻關)。
張合成表示,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在攻關專家委員會指導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是種質資源基礎得到重大拓展。發掘適宜綠色高效發展的優異玉米種質資源785份,創制育種自交系62個,并向社會分發了5343份優異種質,為解決玉米優異種質資源短缺、拓寬種質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籽粒機收品種選育成功。篩選出205個適宜籽粒機收的苗頭組合,為籽粒機收品種的測試提供了品種保障;培育篩選出31個適宜籽粒機收的國審新品種,引領著國家玉米育種的發展方向。“京農科728”“澤玉8911”等品種綜合性狀優良,成為我國第一批通過國家審定的適宜籽粒機械化收獲的新品種。
三是配套機械研發有了重大突破。研究了配套籽粒低破碎機收技術,開發與篩選出多款實用的玉米籽粒收獲機械,建設了一批機收后配套籽粒烘干設施,為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及促進農業高效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宇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宇介紹,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在種質資源鑒定上,以抗旱性、耐低氮、抗莖腐病、抗穗粒腐病形狀為主要抓手,四年來共鑒定材料41705次。
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四大要求
據了解,當前,我國糧食年生產能力為6億噸左右。據測算,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4.5億,糧食生產能力在2020年應達到6.3億噸和2030年達到7億噸才能滿足國內基本需求。
為滿足未來國內糧食需求,需要保證糧食總產年均至少增長1%以上,然而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單產增長率僅為0.8%。2017年我國玉米單產水平為407.4公斤,居世界第48位(美國為738.9公斤,居世界第11位)。
“持續推動作物科技和品種創新,依靠不斷提高單產實現總量穩步增長,是保障國家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重要途徑。”張合成對玉米良種聯合攻關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要把高產優質水平提升作為攻關的首要任務。要把優質抗逆、高產高效品種選育擺在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和推廣高產穩產、綠色生態、優質專用、適宜全程機械化新品種,實現種業高質量發展。
二要突出良種良法良機融合。持續研發適應新品種的高效籽粒低破碎率相關技術,加快推介新型實用機收玉米籽粒機械,建設一批機收后配套籽粒烘干設施,促進種子企業、農機單位、種植農戶等上中下游間緊密交流,實現玉米機收品種、高效栽培技術、農機收獲裝備和籽粒烘干設施深度融合。
三要突出理論技術支撐。農業農村部成立了聯合攻關理論創新組,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為聯合攻關秘書長單位,要強化牽頭責任;更加注重高產性狀在高效、綠色、營養等多元性狀中的基礎地位;更加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納米技術在育種科研中的廣泛應用,體現現代育種科學的先進性;更加注重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全產業鏈技術高度集成的新品種新技術培育。
四要突出協作配合。攻關首席及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單位履行職責,各攻關聯合體要強化合作意識、協同意識、共享意識。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及各省主管部門要繼續整合項目資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宣傳報道良種聯合攻關的新機制、新模式、新進展和新成效。
張合成表示,中國農科院實施“藏糧于技”科技計劃,這是農業農村部良種聯合攻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面向我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生產需求,以提升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為主要目標,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行動、重大自主品種培育行動、高效精準栽培科技行動、綠色豐產技術集成行動、條件能力提升行動等五大行動,形成貫穿四大作物五大行動的“四縱五橫”組織實施模式。
“到2025年,實現四大作物平均單產比2018年提高10%,試驗單產目標達到2018年平均單產的2.5倍;到2030年,實現四大作物平均單產比2018年提高20%,試驗單產目標達到2018年平均單產的3倍。支撐保障我國水稻、小麥口糧絕對安全,玉米基本自給,大豆自給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給。”張合成表示。
對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張延秋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聚焦攻關目標,培育更多更好的機收籽粒玉米新品種;二要強化品種推廣應用,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融合發展;三要總結攻關經驗做法,完善攻關新機制、新模式。
現場掠影
本次活動展示的收獲機
河南豪豐4YZL-5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河南豪豐4YZP-3型履帶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雷沃重工4YL-5M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揚州金谷JG4YT-3型玉米專用割臺
星光農機4YL-5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中聯重科4LZ-9BZH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中農博遠4YL-5型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久保田4YZL-4A2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凱斯4YL-6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約翰迪爾4YL-5(W100)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科樂收4YZL-5H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
附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