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魷釣發展30周年總結大會暨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舟山舉行
10月10日,中國遠洋魷釣發展30周年總結大會暨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舟山舉行。本次大會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指導,舟山市人民政府、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上海海洋大學協辦,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浙江省漁業互保協會等單位共同承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會議指出,3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所有遠洋魷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遠洋魷釣漁業走過了光輝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績。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600余艘遠洋魷釣漁船,產量達52萬多噸,產值約70億元。30年的堅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30年的努力,產業規模躍居全球前列,魷魚年產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整個行業在規范管理、國際履約、科技支撐、市場拓展、產業鏈建設、行業自律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會議強調,促進我國遠洋魷釣漁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大遠洋漁業政策支持力度,要不忘遠洋漁業發展初心,充分肯定遠洋漁業發展的歷史成就和重大意義;要牢記遠洋漁業發展使命,充分認識新時代遠洋漁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要深入貫徹習總書記指示精神,加大支持力度促進遠洋漁業有序高質量發展。
中國遠洋魷釣發展30周年總結大會會議指出,遠洋魷釣是我國遠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洋性漁業的支柱產業之一。1989年,我國遠洋漁業企業和科技工作者,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成功開發了日本海漁場,實現了中國遠洋魷釣業“零”的突破。3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所有遠洋魷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遠洋魷釣漁業在規模上已經占有絕對優勢,已從當初日本海單一漁場擴展到西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四大公海。會議強調,下一步發展遠洋魷釣漁業,要加強公海魷魚資源保護,自主實施休禁漁等措施;要加強國際民間交流合作,推動成立國際魷魚組織;要加強政策規范和引導,探索開發新漁場新魚種;要研究建立進口魷魚監管制度,履行負責任國家義務;要建立中國遠洋魷魚指數,提高我話語權和定價權。
與會人員現場觀看了中國遠洋魷釣漁業30周年紀念視頻,大會發布了中國遠洋魷釣發展30周年總結報告、“中國遠洋魷魚指數”、中國遠洋魷釣漁業可持續發展倡議書,并表彰了在遠洋魷釣漁業發展30年中做出突出貢獻的15家企業和2位個人。
宣讀中國遠洋魷釣漁業可持續發展倡議書
發布中國遠洋魷魚指數據悉,“中國遠洋魷魚指數”包括資源豐度指數、市場價格指數和行業景氣指數等三個指數。中國遠洋漁業指數可預測各大洋、各種類來年大洋性魷魚資源補充量及本年度可能的捕撈產量,從而為漁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科學制定管理策略、編制發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遠洋漁業企業合理安排生產提供依據。會議期間同期舉行了遠洋魷釣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新軍,浙江省流通與加工協會專家組組長余匡軍,山東赤山集團總經理呂金龍,杭州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國內指數達人浙江工商大學教授蔣劍輝以及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發展集團董事長陳劍等專家代表分別對促進遠洋魷釣高質量發展的各方面進行經驗交流。
遠洋魷釣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劉新中以及來自農業農村部、舟山市人民政府、各省(區、市)漁業主管部門、舟山市相關部門、有關水產科研教學單位、全國有關行業協會、全國有關遠洋漁業企業的代表近300人參加會議。
附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