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多措并舉 揚優乘勢 助推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近年來,江西漁業按照“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促加工、活流通、穩增長”的發展方針,圍繞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綠色興漁、質量穩漁、品牌強漁,在建設美麗中國江西漁業樣板中取得了一定成績。
從規章制度上進行了規范
2018年以來,江西省先后以省農業農村廳的名義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規范高密度集約化水產養殖的通知》《江西省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從制度上對漁業綠色發展進行了嚴格規范,要求加快《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科學調整水產養殖生產布局、開展養殖尾水治理試點示范、推廣健康生態養殖技術模式、推動漁業信息化管理方式創新,同時要優化養殖空間布局、提升發展質量、推進綠色養殖、推進三產融合,積極排查違規養殖行為,按照湖庫屬地管理原則,認真清理湖庫“三網”養殖,已清理湖泊水庫圍網養殖89462.1畝、網欄養殖60428.1畝、網箱養殖250.67萬平方米。
從空間布局上進行了優化
江西省積極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廳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工作經費,每個設區市補助30萬元,每個縣(市、區)補助16萬元。目前,已完成94個縣(市、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與發布工作,科學劃定水域灘涂禁養區175萬畝,限養區347萬畝,可養區272萬畝。11個設區市正在開展規劃編制,其中,南昌、上饒2個地市已以政府名義發布,其余9個地市預計年底前能完成發布。同時,已啟動省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
從健康養殖上進行了引導
近年來,江西省重點開展了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推廣了草魚免疫防疫、池塘魚-菜共生、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集裝箱養殖等健康養殖技術,從內源上養好水進而養好魚,為水產健康養殖提供了技術保障。一是繼續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全省已創建農業農村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4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達463家,示范面積135萬余畝。二是持續推廣草魚免疫防疫技術。持續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草魚免疫技術,減少草魚病害發生,確保全省草魚免疫保護率達80%以上。三是試點示范節能減排技術。重點示范推廣了池塘魚-菜共生、池塘循環流水養殖、集裝箱循環水養殖及連片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等4項技術,建立了池塘魚菜共生示范基地8000余畝、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水槽60余條、循環水養殖集裝箱40個、集中連片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示范面積1萬余畝,進一步提高我省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水平。
從養殖結構上進行了調優
江西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了水產業發展工程(5300萬元)、漁業綠色發展(2000萬元)、水產種業(500萬元)等項目,用于加快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重點打造蝦蟹(小龍蝦、河蟹)、鱔鰍(黃鱔、泥鰍)、龜鱉(烏龜、甲魚)等3個百億產業及山區小型經濟漁類、蛙類等適銷對路的特色品種。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名特優水產品產量59.7萬噸,同比增幅5%,占全省水產品產量的33%。二是夯實養殖基礎設施。改造升級84個優勢特色水產品健康養殖基地、8個優勢特色水產種業規模化繁育基地,推廣漁業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推動特色、高效、健康水產養殖方式的普及,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三是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召開全省稻漁綜合種養新聞發布會,集成創新并推廣了稻鱉、稻鰍、稻蛙、稻蟹、稻魚綜合種養6種模式,督促各地嚴格按照《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創建了10個整縣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建立了一批稻漁綜合種養扶貧基地,引領農漁民脫貧增收。據統計,全省180余家漁業經營主體對接3900余戶貧困戶,為其帶來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30萬畝,畝均增效1600元以上,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30%以上。
附件:
標簽:
上一篇:丹江口水庫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