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創新綠色發展方式 打造漁業生態文明
近年來,福建省扎實推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特別是2019年以來,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印發了《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十三條措施的通知》,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水產養殖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實施新舉措,推進全省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2019年,福建省通過“十三條措施”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一是嚴格落實規劃制度,完成67個縣級、8個市級養殖規劃編制發布。
二是優化養殖空間布局,開辟外灣養殖空間,建設深水抗風浪網箱2000多口,建造“振鮑1號”、“振漁1號”、“海峽1號”等深遠海養殖平臺;鼓勵大中型水庫發展不投餌增殖漁業。
三是發展綠色養殖方式,省級資金2億多元支持深水大網箱、工廠化循環水等綠色養殖設施建設。
四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清退超規劃海水養殖18360.51公頃;建設環保型全塑膠養殖網箱17萬口;逐年摸排、核實、清退超規劃淡水養殖65.3公頃。
五是推進養殖污染治理,成立“福建省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指導組”,推動養殖尾水處理后排放;監測36個具代表性的養殖排放口為尾水處理提供數據支撐。
六是開展漁業生態修復,通過貝藻類養殖、增殖放流等措施改善水域生態環境,2016年以來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超過150億尾(粒)。
七是壯大水產種業規模,建成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30多家,良種覆蓋率近70%,涌現出石斑魚、河鲀等一批新品種(系),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1個。
八是加強水產疫病防控,在全省53個重點養殖縣設置176個病情測報點,監測面積3萬畝,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試點(蕉城、福鼎、羅源)。
九是強化投入品管理,重點檢查用藥、生產和銷售等“三項記錄”,嚴格查處檢出禁用藥物案件。
十是強化質量安全監管,開展水產苗種質量安全抽檢工作,每年抽檢6000批次以上,連續12年合格率達97%以上。
十一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十大品種全產業鏈突破950億元,創建漁業與旅游、休閑、文化等產業有機融合的“水鄉漁村”164家。
十二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鼓勵企業發揮入漁國優勢,8家企業在印尼等國建設水產養殖基地超15萬畝,投資總額超9億美元。
十三是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鼓勵漁業互保機構開設水產養殖臺風指數險、養殖設施險、產品質量險等產品,提高水產養殖業風險防控能力。
近年來,福建省扎實推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特別是2019年以來,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印發了《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十三條措施的通知》,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水產養殖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借鑒新經驗,發揮海上養殖轉型升級示范效應
寧德市是全國大黃魚、海帶、壇紫菜和鱸魚之鄉,但無序無度的海上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2017年,寧德市打響“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戰”。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寧德市成立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推動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拉動資金支持,省、市、縣財政及養殖戶已累計投入資金32.5億元,各級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并通過PPP模式申請環保專項PSL貸款,加速推進綜合整治。
二是織好政策“保障網”,相繼出臺《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項目產品質量控制及驗收指導意見》等10多份文件,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創新改造設施,率先創立全塑膠漁排設施升級改造模式,試驗示范各類新材料設施,建立標準,推動升級改造規范化開展。
四是堅持精準施策,引進新材料生產企業42家,保障新型養殖設施產品供應;推動政策性漁業保險,提供保額達2.4億元的臺風指數險,進一步開設養殖設施險和產品質量險,有效分擔養殖戶風險。
五是堅持宣傳引導,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多次出現群眾自發清退違規養殖、主動對接升級改造服務等場景。
六是監督巡查有力,實現禁養區有序、規范、長效監管,設立舉報中心,及時發現并清理取締違規養殖。
截至2019年10月7日,寧德市清退禁養區漁排14.8萬口、藻類2.4萬畝;升級改造養殖區和限養區漁排24.9萬口、藻類34.1萬畝;清理廢舊漁排11.5萬口、海漂垃圾1.9萬噸、白色泡沫球300萬個。通過綜合整治,寧德市海上養殖逐步規范有序,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寧德市海域絕跡多年的中華白海豚重新回歸頻繁活動。
寧德市先行先試取得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將輻射帶動全省海上養殖向綠色高質量發展。
增添新動力,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更上新臺階
福建省將通過6個力爭,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一是力爭2020年底前,全面發布實施市、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全面清退超規劃養殖;二是力爭2022年底前全省改造傳統養殖漁排50萬口以上;三是力爭2022年底前規模以上養殖主體實現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四是力爭2022年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五是力爭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六是力爭到2022年,十大品種全產業鏈產值超1100億元。
附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