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電子顯微鏡
時間:2018-11-13 13:29:37來源:food欄目:儀器設備 閱讀:
掃描電子顯微鏡
JEOL掃描電子顯微鏡
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于20世紀60年代問世,用來觀察標本的表面結構。其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極細的電子束掃描樣品,在樣品表面激發出次級電子,次級電子的多少與電子束入射角有關,也就是說與樣品的表面結構有關,次級電子由探測體收集,并在那里被閃爍器轉變為光信號,再經光電倍增管和放大器轉變為電信號來控制熒光屏上電子束的強度,顯示出與電子束同步的掃描圖像。圖像為立體形象,反映了標本的表面結構。為了使標本表面發射出次級電子,標本在固定、脫水后,要噴涂上一層重金屬微粒,重金屬在電子束的轟擊下發出次級電子信號。
目前掃描電鏡的分辨力為6~10nm,人眼能夠區別熒光屏上兩個相距0.2mm的光點,則掃描電鏡的最大有效放大倍率為0.2mm/10nm=20000X。
光學顯微鏡、TEM、SEM成像原理比較
人類血細胞SEM照片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倒置顯微鏡
下一篇:生物資源保存冷凍干燥管之開管說明
相關推薦